近年来,该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逐步形成了“勤奋刻苦、善问多思、诚信守纪、励志进取”的学风,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校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
为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一是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以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主动问好、自觉保洁、就餐排队、手不释卷、人走关灯、规范仪表等良好行为习惯。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声文化”( 歌声、读书声和跑操声),“行礼文化”(课前课后行抱拳礼)、“班级文化”(展示栏、誓词、班歌、口号条幅等)、“制度文化”(学生文明行为30条)等。四是开展学生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包括野外拉练、成人仪式、五月欢歌、辩论赛、歌咏比赛、书画作品展、雷锋月活动、环保行动等活动,以此打造激情燃烧的校园。五是实施“全员德育”工程,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建设。六是严肃考风考纪,以良好的考风促进校风建设。加强考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考试质量,严肃考试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近距离接触戴成博,发现他很朴实,善良,很阳光。一个刚满18岁的男孩,还很少踏入社会,哪来的沉稳大气,何来的包容平和?
记者了解到,戴成博出身于贫寒的家庭,幼年时的他就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清华梦。从小就听话。懂事的戴成博不愿再看到佝偻着腰的爸妈到处去为自己借学费,初中毕业后坚决不愿去上学,想去打工。刘保华了解情况后,带着校委会的几个领导把办公会开到了戴成博家,当场决定,除减免戴成博3年的学费外,还帮他申报国家贫困助学金,同时学校资助他3年的生活费,再加上他成绩优异所获的奖学金,这些几乎解决了戴成博3年上学所有的花销。没有了经济上的顾虑,戴成博一心一意把心用在了学习上。
3年来,在校领导的关注下,在班主任和老师的关心下,成绩优异的戴成博不仅成绩更加优秀,而且更加开朗乐观。今年高招,他不负众望,以704(含加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航空动力类录取。
面对生活,戴成博积极乐观,对待新事物有着超强的好奇。面对新的环境,他懂得欣赏;面对新的生活,他理解接受。
夏邑一高老师:风趣亲和祝红欣
化学老师祝红欣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有着超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从刚踏入夏邑一高大门以来,祝红欣最大的收获有两点:艰辛而又幸福。
如何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考上理想的学府成了摆在祝红欣及其同事面前的一道艰辛而又繁重的课题,每天一走进课堂,这道课题就会在他心中翻腾。一开始,祝红欣压力很大,慢慢开始举重若轻。他深知,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考生考上名校既有老师的艰辛付出,也是多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
祝红欣的课讲得别开生面,不单纯解疑释惑,而是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针对某一问题,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夏邑一高,一个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如批改学生作业试卷学校都十分重视。尖子生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试卷被发现后,老师们在指出存在不足的同时,还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有自己的错题本,老师们有每个人的错题集。高三复习中,错题变变形式反复出现,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
随着考期临近,考生压力增大。尽管自己也有压力,祝红欣总是保持乐观自信、冷静沉着的心态,给学生送去鼓励、安慰和信心。课后,祝红欣不时地和同学们谈理想和人生,谈家庭和情感,借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让他们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圆梦高考。
站在课堂上,看着熟悉的学生们,每个学生的特点祝红欣都了如指掌,教和学中已经达到了高度默契:学生能明白老师讲某道题的意图,老师能读懂学生的每一个眼神。精品就是这样被一个个精雕细琢出来的。
考前有一天,学生戴成博找到祝红欣说:“老师,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要爆发了!我要冲击全市理科状元!”看到自己的学生这样阳光自信,祝红欣的心里盛满欣慰!
“惜学生、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夏邑一高一直将这样的教学理念融于日常教学和管理。令人感慨的是,成绩的提升仅是夏邑一高特色优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感恩、自信、勇敢、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则是夏邑一高教给学生的永恒道理!
天道酬勤,风雨磨砺,三年来,夏邑一高师生众志成城,抓铁有痕,终于迎来高考质的飞跃。很多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夏邑一高,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在高考中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夏邑一高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但英雄般的夏邑一高人不抱怨,不埋怨,负重前行,埋头苦干,自我加压,砥砺前行,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前进!不断书写着“低进高出,高进精出”的教育传奇!
站在优秀班主任的发言席上,闫超挺拔中带着干练。看着自己的学生圆梦清华,略显疲惫的他幸福地笑了。
成了夏邑一高的优秀班主任,成了清华学子们口中的恩师,得到领导、同事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份久仰的喜悦背后缀满了艰辛和沉甸甸的付出。
在夏邑一高,班主任的辛苦尽人皆知。无数个早晨,他顶着星星来到教室,有时比学生来得还早;无数个夜晚,他披着夜色回到家中,看到的是孩子熟睡的脸庞。一年里,他们难得在家吃顿团圆饭,睡个囫囵觉。他们牵挂的是,学生是否安全进班,进班后是否安静学习,学生有无疑难问题……这无数的牵挂,催生了像闫超一样的一高班主任群体。
戴成博(清华大学) 刘克(上海交通大学) 常科(复旦大学)
闫超有句口头禅:挂念学生,就不能留恋家;心中有学生,就容不下其他。戴成博初到这个班时,发现化学老师祝红欣很像他初中时的一位班主任,课讲得非常好,人也风趣,因而对祝红欣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闫超听说后,每当戴成博成绩出了问题或是心理上出现了波动,总是让祝红欣去帮助他,做他的思想工作。每次戴成博都能迅速逆转,最终圆梦清华大学。
闫超善于团结班级其他各科老师,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特长。闫超深知,尖子生的培养绝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科老师协调配合。由此观之,闫超不仅是班主任,也是润滑剂,更是万能胶。在他的带动下,老师们都有团队意识和全局意识。
记者还了解到,闫超的爱人在郑州一所高中任教,孩子跟着他爱人,闫超两个月回去一次,他有好几次能调到郑州和爱人一起工作的机会。但他为了他的班级,为了他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到郑州发展的机会,他说:“我就是想跟着刘校长为了家乡的孩子做点事。”
在闫超的班里,老师从不争学生的时间,各科留的作业量合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弥补弱科,发挥优势。
2017年高考,闫超所带的班级有4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考理想,其中有16名学生的成绩在600分以上。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时代必然造就一批精英。
2014年7月,刘保华出任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开始了春风化雨般的治校风格。之后的3年里,夏邑一高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传递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神圣的夏邑一高精神在夏邑大地上久久回荡。
刘保华儒雅中带着亲和。他始终认为,要让学生在夏邑一高的3年,不仅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更要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夏邑一高的全体师生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思想洗礼,校园风气为之一新。
学风悄然转变。伴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的学生没有了,很多学生比太阳起得早,比月亮睡得晚。他们谈论最多的是学哥学姐们树起的人生标杆,心中所想的则是如何超越这个标杆到达新的无人超越的顶点。
教风悄然转变。班主任天一明就到教室,天黑了还没回家。任课老师因为一道错题多次帮学生理思路、找方法。他们中有的中午打着点滴,下午照常下课,一节课都不耽误;他们中有的出点小事故,让同事、家人搀扶着,拄着双拐来上课;他们中有的晕倒在讲台上;他们中有的结婚了不要孩子;他们中有的结了婚有了孩子,却把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到乡下老家寄养。这就是夏邑一高的老师!夏邑一高的老师就是这样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夏邑一高2017年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上,刘保华寄语考上清华、上海交大、复旦等优秀学生,谨记“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包容,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感恩。
巍巍一高,缔造传奇。夏邑一高人已用心血和汗水架构起夏邑教育通向高速轨道,未来还将围绕“低进高出、高进精出”的办学品牌,描绘更加绚丽多彩的教育长卷。